当前位置: 工作阀 >> 工作阀发展 >> 中山南街康华社区365工作法夯实在职
自年12月社区党组织换届以来,中山南街康华社区新一届班子履新启航、积极作为,社区党委运行进一步规范、社区干部素质进一步提升、为群众办实事的热情进一步激发。
康华社区党委全面推行以“三联、六服务、五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法,积极引导在职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在双岗”,让在职党员在亲民为民做好事中凝聚民心,在爱民办实事中聚合民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银川市住房公积金在职党员参与人大换届志愿活动
推行“三联互动”,增强社区在职党员服务合力。
一是社区在职党员联勤。
优化网格组织架构体系,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三级组织架构,将在职党员纳入楼栋党小组,设在职党员担任楼栋长9名,主要负责政策宣传、民情信息收集等各类基础工作。
二是社区在职党员联动。
认真落实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在职党员“双亮”活动,设立政策宣传、扶贫帮困、法律咨询、志愿服务等4个公益性岗位,在职党员主动申报认领岗位32人,亮明身份,并向社区群众作出公开承诺践诺书11人。
三是社区在职党员联盟。
组织社区在职党员成立党建服务小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举办各类知识讲座10余场次,义务法律咨询10余次,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4余场次,联系服务群众余人次。
在职党员参与志愿服务
开展“六项服务”,创新社区在职党员服务方式。
一是区域党建服务。
以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为单位,组织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管理、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等公益活动,定期召开协商社区重要事项会议10余次,征求各类意见建议余条。
二是综合便民服务。
建立社区“一站式”服务机制,设社会救助、劳动保障、计生保健等11个服务窗口,变分散办公为集中办公,实行党员干部挂牌上岗,做到了“一事一评”。
三是开展平台服务。
建立社区在职党员工作台账,围绕社区治理重点任务,结合报到党组织、党员的组织优势和个人特长,建立“四卡一单一书一档”,即《信息卡》《登记卡》《联系卡》《服务卡》,以及《联系单》《践诺书》,形成一套《党员活动档案》。
实现“党员信息有登记、教育培训有记录、志愿服务有影像、主题党日有内容”。
目前,已组织党员认领服务岗位个,对接服务人群28人,文化活动4场次,清单式服务19个。
四是开展志愿服务。
组织社区在职党员参与创建文明城市志愿活动、人大换届维持秩序志愿活动、全员核酸志愿活动及在专业政策宣传活动,广泛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
五是开展特色服务。
打造特色党建品牌“五老一新”服务队,成立了老党员、老教师、老专家、老战士,老模范、新成员为主力军的志愿服务队伍。
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以扶助弱势群体为抓手,以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并结合社区工作实际,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关爱活动。
已联系困难群众25名,开展政策宣传、扶困助弱、卫生整治、安全检查等服务活动16次。
六是共享文化服务。
组织社区在职党员开展文化帮教活动,成立文化帮教小分队,开展文艺汇演4余场次,服务社区群众余人次。
在职党员民情收集
在职党员签订公开承诺践诺书
建立“五项机制”,提升社区在职党员服务效能。
一是建立民情收集机制。
组织在职党员通过民情日记、民情心想、民情热线、民情连心卡、民情收集队等五条渠道搜集整理民情民意,向社区居民发放“民情连心卡”0多张,悬挂“民情信箱”2个,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意见建议余条。
二是建立民情分析机制。
建立了日碰头、周研判、月会商、季恳谈、动态听证的民主协商机制,组织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民主协商会2场次,党建联席会3场次。
三是建立民情处置机制。
社区在职党员认真分析民情,通过限时办结、集中受理、协调解决等方式解决办理,现场办理相关事项10余项,集中办理相关事项5项。
四是建立民情反馈机制。
社区党组织将在职党员在社区结对联系帮扶、组团志愿服务及解决办理群众反映的问题,通过全面咨询、征求社区居民的意见,接受社区居民的监督,确保办理事项公平公正。
五是建立民情评议机制。
每年度召开社区在职党员工作评议会,重点考核在职党员八小时之外参与社区党组织活动等方面表现,测评结果与社区在职党员评优评先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