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阀 >> 工作阀优势 >> 东花市街道18个专属工作法提升安全感
物业管理怎么管,垃圾分类怎么做,小区里的停车难问题怎么破解,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怎么消除,居家养老谁来管……这些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随着东花市街道18个“专属工作法”的实施,都有了解决方案。在日前召开的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表彰大会上,东花市街道18个“专属工作法”对症施治居民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被评为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优秀案例。
接诉即办工作开展以来,东花市街道办事处分析发现,50%以上的诉求都是物业管理、垃圾分类、居家养老等问题。为办好这些“关键小事”,街道成立课题组,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对社区、物业公司进行走访,探索实行了一体化运行“作战联盟”、停车秩序“一增一减一保障”、物业管理“一奖励二处罚三支持”、建筑垃圾不落地“三选一管”等18个“专属工作法”,对症施治停车难、居家养老、垃圾分类等多个“硬骨头”,让每一类难题都有可参考、可操作的解决方法,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文/李冬梅
亮点1
“一不两有一联动”消除安全隐患
针对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治理的“一不两有一联动”工作法,其中的“一不”即电动自行车不上楼,通过安装智能云梯,实时监测电梯间载物,对应输出处理信号,阻止电梯门闭合,最终作出安全提示或警报的形式,提醒居民将电动自行车带离电梯间。自广渠门外南里社区广渠家园小区“智能云梯”梯控项目试点成功后,东花市街道已经逐步安装部电梯阻。
“两有”即电动自行车有场所停放,有场所充电。为了实现“两有”,街道、社区大力开辟停车空间及加装公共充电桩,积极协调物业和相关部门,广泛征求民意,以小区空置场所、地下空间、废弃车棚等为改造对象,由街道、物业出资改造,开辟电动自行车的停放场所。
“一联动”即与物业微型消防站、社区周边微型消防站、小型消防站实现联动,日常联合组织开展巡查巡检,督促物业和社区居委会加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日常使用管理。
东花市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方法把科技力量与基层治理相结合,创新工作思路,实现消防工作的精细化管理,让消防安全保障更上一层楼。
亮点2
“一增一减一保障”缓解停车难
东花市街道是一个大型居住区,车辆保有量约1.8万辆,但是各小区地面和地库、附近楼宇和商场的停车位仅有个,停车位供不应求。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东花市街道总结形成共享停车位“一增一减一保障”工作法。“一增”,增加共享停车位。在小区、宾馆、商务楼宇停车场内设置共享停车位余个,缓解错时停车困难。“一减”,对高峰时间拥堵严重的路段改为单行单停,对监测时间内连续4个月以上停车次数为0的车主进行劝退,同时结合大数据提供的白天、夜间、全天平均占用率,酌情增减停车路段对应的数量,让各社区路侧停车资源流动起来,缓解路段间停车数量不平衡的情况。
这个工作法中的“一保障”,即多措并举保障街道居民的停车需求。通过设置错时共享停车位、协调商业停车场设置居民优惠停车价格、商场周边开放夜间停车场、规范小区内停车设施等多种措施,保障居民停车。
“崇文门东大街6、8号楼停车场改建过程中,我们将这两栋楼南侧的花池宽度缩减了两米,拓宽通行道路,有效解决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人抢道问题。”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说。
亮点3
“一元钱智能养老”实现老有所依
东花市街道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人,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家庭规模小型化、空巢化加剧,现有孤寡老年人人,失独老年人19人,空巢老年人人。
街道一直致力于聚焦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实施服务供结侧改革,积极探索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并为此总结出鳏寡孤独老人“一元钱智能养老”工作法。“一元钱智能养老”,即通过在鳏寡孤独老人家中安装智能感应呼叫器、养老驿站一屏跟踪管理方式,实现“智能化”养老。该系统每天每户收取一元钱作为日常监测服务费用(此费用由街道承担),故以“一元钱”命名。
目前,辖区已有户需要提供智能化服务的老人免费安装智能呼叫监测系统,整合养老服务资源,线上线下相结合,24小时不间断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全方位、智能化的居家养老服务,并将智能化巡防作为重点内容,切实解决日常生活照料、居家安全隐患、情感关怀缺失、突发疾病无人知晓等空巢老年人的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