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阀
治白癜风海口哪家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50809/4674648.html

年在一片的加班哀嚎中,日本的一部《我要准时下班》如一股清流进入职场人的视野里,豆瓣评分8.4,引发了网友们的大规模讨论。该剧改编自朱野归子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主人公东山结衣不顾职场的“加班文化”坚持从不加班,只要到时间就立刻下班,享受人生的故事。

相比于东山结衣的早九晚六,生活在北京同样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我,简直羡慕不已。对于我和我的同事们来说,是常态,也时有发生。我们每天都希望可以准时下班,但从现实上看都是奢望。每天下班时,不通知晚上开会已是万幸。

当屏幕中的东山来到最喜欢的中国饭店,喝啤酒吃料理,满足地说着:“比起升职,还是朝九晚六、吃小笼包比较幸福!”,我简直想对着屏幕流口水。

可羡慕过后,不禁思考为什么不加班的东山结衣却能在职场中取得斐然成绩,没有被其他人取代。在看完第一遍后,最近我又重温了这部职场剧,发现了东山结衣可以准时下班,是她告别了“浮浅工作”,用深度工作拿回了职场话语权。

那么到底“浮浅工作”指得是什么?在职场中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在文章的第一部分我将详细介绍;在文章的第二部分,我会通过最小阻力原则和结果认知偏差,来说明为什么大部分的人会陷入“浮浅工作”中;在文章的最后,我将结合现实中存在的工作问题,提供三个避免陷入“浮浅工作”的深度工作法。

01、“浮浅工作”指得是什么?受它影响的我们,有时在职场中会很难再进一步

在日剧《我要准时下班》中,即便面对上司的冷嘲热讽,东山也能坚定地说出自己的心声:“我就是要准时下班!”在这种准时下班的底气背后,是她可以高质量完成手上任务的自信。

其他同事还在加班处理自己手上的任务时,东山结衣已经撕去电脑上一张张的任务便签。高质量的完成工作,与周围看似忙碌的同事形成对比。即使东山结衣每天准时下班,很少加班,也被同事及上司认可,因为她做的工作无法被取代。

在《深度工作》这本书中,作者作者卡尔·纽波特就将类似长途商务旅行、会议、回复邮件、参加公关活动等等形式的“工作”,都定义为“浮浅工作”。作者卡尔·纽波特认为这些工作既不要求很高的认知水平,也不要求高强度的智力投入,它们操作简单,容易被复制和替代,价值有限。

简单的说,浮浅工作就是那些可以使人看起来很忙碌,但是无法产出有价值结果的工作内容。每天让人觉得自己好像有干不完的工作,但是却没有给公司带来产出的工作。

西班牙《国家报》曾报道过一个新闻,西班牙一小伙子在超市干了12年,每天提前2小时上班,却因为违反无偿加班的规定被老板开除。

这是为什么呢?明明员工不要加班费还加班,老板应该高兴才对,这么积极的员工。但是站在老板的角度,他认为其他员工可以在上班的工作时间内完成任务,而这名员工却要加班,说明这个员工工作能力不强,其他人可以把他的工作做的更好。

所以,如果我们所做的工作是“浮浅工作”,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被周围人所取代。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被周围的人认为并不努力,甚至质疑工作能力。忙碌的工作并一定会为自己赢来升职加薪的砝码,优秀到不能被取代,才会使自己有职场话语权。

《我要准时下班》中,与东山结衣准时下班相反的,是同事三谷。三谷把加班看作是工作努力、超过周围人的砝码,因为害怕被别人取代,所以只好拼命加班。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三谷们”把加班看成对工作结果的评估。并没有去思考究竟做哪些事情,可以让自己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价值。加班时长只是一个对工作努力程度的一个衡量维度,但并不是你在职场中价值的体现。

比如,每天看似付出了很多的时间,但是当作工作汇报时,却发现没有什么可以说的成果与数据;参加了一场场的会议,却没有思考会议背后的用意;一周有一大半的时间都在出差,除了身体和精神疲劳外,并没有给公司带来业绩的提升。

正如乔布斯曾说过的一句话:

如果你很忙,除了你真的很重要以外,更可能的原因是:你很弱,你没有什么更好的事情去做,你生活太差不得不努力来弥补,或者你装作你很忙,让自己显得很重要。

因此,如果想要每天准时下班,还不会被周围的人取代。最好的方式就是避免陷入“浮浅工作”中,让自己在有价值的工作中脱颖而出。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更有产出的工作中,而不是一味的用加班和无效工作来假装自己“很努力”。

02、人为什么会陷入到“浮浅工作”中?从“最小阻力原则”和“结果认知偏差”两个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在刚走出校门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职场中大展拳脚,但是为什么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大部分的人会在职场的大浪淘沙下,会变得不积极、不努力,和周围的职场老人们一样开始“混日子”?总是在看似忙碌中偷懒,却没有带来有价值的工作结果?这其实有两方面的原因,致使很多职场人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浮浅工作”中,分别是“最小阻力原则”和“认知结果偏差”。

1.最小阻力原则,将真正有价值的工作一拖再拖

“最小阻力原则”最早是由美国20世纪早期最有影响的一位证券交易商,投资天才杰西·利弗摩尔提出的,是用来形容股票中的价格浮动与阻力的关系。而在《深度工作》中作者卡尔·纽波特把这个概念,应用到了工作环境中。指的是人在做事的过程中会本能地选择一个“最小阻力路径”,来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

换句话说,就是人们在选择工作时,总是选择先做简单的工作,因为这些工作完成的阻力小。因此,人们之所以会陷入到“浮浅工作”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在工作中总会把简单容易完成的工作放在最前面,导致于相对较难的工作一直拖沓着。

比如回复同事的信息要比要准备一份述职报告简单的多,就会选择先回复同事信息。虽然知道准备一份精彩的述职报告,会带来老板的重视与认可,但是一收到同事的信息,还是忍不住点开看,想要马上回复。这样半天下来,述职报告可能一共就写了一个开头。而当快要开始述职时,才慌乱的准备了一份述职报告。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根据最小阻力原则,回复同事信息的阻力更小,和述职报告相比更为轻松。就这样,简单的事情会被重复做,而那些需要花费时间并且有高价值的工作就一拖再拖,甚至草草了事。时间长了,很多人就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没价值、不重要,因此会慢慢的将自己陷入“浮浅工作”中。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使人们陷入职场困境中的原因,就是在可以简单轻易完成的工作中,慢慢丧失完成重要、有价值工作的选择能力。经常在“浮浅工作”中消耗时间和精力的人,在职场中取得的成绩会相对较少,自然就很容易被取代。

2.结果认知偏差,正在慢慢丧失职场的核心竞争力

除了“最小阻力原则”之外,我们在职场中长期累积的结果认知偏差,也会导致我们陷入“浮浅工作”中。比“最小阻力原则”更让人无力的是,结果认知偏差这种观念很难让人察觉,让人们不经意间就产生类似于“加班就是努力工作”的思想偏差里。

在《我要准时下班》中,东山结衣的同事三谷之所以总加班的原因,是因为她的第一份工作,总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挨骂。因此,三谷只能通过拼命加班,来塑造一个很努力的职场形象。

就像在职场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上司说这样的话:“工作忙点好,不忙代表着工作不饱和,你看谁谁谁,天天加班到深夜,工作多努力”。在结果认知偏差中,加班成了努力工作的象征,忙碌代表生产力,这种观念偏差会使人忽视了事件本身的价值。

所以,比起留出大块时间做有价值的工作,人们更倾向于追求这种看得见的成果所带来的成就感。但其实这种想法真的正确吗?

2年夏天,37signals软件公司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每周5天工作制缩短成4天。结果令人诧异:尽管工作日少了一天,但员工还可以完成相同的工作量,而且在那4天内员工并没有疯狂加班,而是正常的工作8小时。

CEO杰森·弗里德总结说:很少有人能做到一天工作8小时。在充斥着各种会议、干扰、网页浏览、办公室政治和私人事务的一个普通工作日里,能够专心工作几个小时就已经很幸运了。更少的正式工作时间有助于挤压出更高的效率。如果每个人都只用更少的时间完成任务,他们就会更加尊重时间。人也会变得珍惜时间,他们就不会把时间花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加班并不意味着工作努力,很有可能是战术上的勤奋,但是对自己的职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毫无帮助。在公司中真正被重视的人,往往都是那些为公司带来卓越价值的人。没有价值的工作产出,对公司来说并没有多大意义。

03、如何避免陷入“浮浅工作”,结合《我要准时下班》与现实生中的一些案例,谈谈这三个深度工作方法

“浮浅工作”是很多人在职场中无法再进一步的根本原因,是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陷入“浮浅工作”的人,每天付出了很大的时间与精力,甚至是是“很拼命”,但是却无法得到领导、同事的认可,升职加薪总是遥遥无期。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避免陷入到“浮浅工作”?这里我提供3点方法论:

1.进入“节奏模式”,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让努力有结果的呈现

在《深度工作》一书中,作者卡尔·纽波特提出了“节奏模式”。节奏模式是指实践者创造一种工作节奏,将深度工作整合到生活中,转化成一种简单的常规习惯。也就是说,你可以在每天的固定时间,做固定的同一件事,形成节奏。

比如,每天早晨起床后的一小时,可以设置成写作时间,形成自己的节奏;每天中午午饭后的30分钟,可以设置成午睡时间,养足精神用于下午的工作;每天晚上睡前1小时,可以设置成阅读时间,养成自己阅读的习惯。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利用的就是节奏模式来安排自己的工作,以保证自己的产出价值。他要求自己每天创作10页,每页写字,即使外界发生任何事情,他每天都会雷打不动地把这0字写完。

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成长需求、工作结果需求来设置属于自己的“节奏模式”。避免让自己陷入“浮浅工作”中,保证自己每天的工作生活有高价值的产出,每天的努力都有结果的呈现。

2.选择“双峰模式”,将个人时间分割成两段,保证高价值的产出

畅销书《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的作者,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教授亚当·格兰特用的就是“双峰模式”。亚当·格兰特安排工作的时候,以年为单位,将教学和研究分开投入精力。教学工作集中到秋季学期,全部精力的投入,保证学生能够随时找到他。在春夏两季,他又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研究工作,不接受任何打扰。

因此,“双峰模式”就是将自己的个人时间分为两段。一段时间是追求高强度、无干扰的专注工作时间,以保证自己有价值的工作产出,其余的时间用作处理完成“浮浅工作”。

比如,《我要准时下班》中的东山结衣会在早上提前5分钟到达公司,写下工作安排。然后在集中时间内,把重要的项目事宜进行大片时间的完成。利用其余时间,处理琐碎工作任务,包括和同事间的沟通。

如果你是普通上班族、自由职业者、创业者,建议你可以可以采用双峰模式。在双峰模式中,可以将一个人专注的时间扩大,用于处理重要且成果看得见的事宜。在有结果的工作上下苦工,可比在琐碎简单的事情上有价值的多。

3.采用“飞行模式”,无干扰的模式下,高质量的完成重要的事宜

如果你有在飞机上处理工作、或者进行学习的经历,你就会发现在这段飞行的时间中,你的效率会非常的高。这是因为在飞机上,我们关闭了一切电子产品,拒绝了外界的打扰,可以全心投入的完成手上的事情,这种工作方式就叫做“飞行模式”。

在现实生活中,想要让自己更专注的完成一件重要的事情,可以选择一个时间,切断一切与外界联系的媒介。比如,将手机调整至飞行模式,将自己安排在一个独处的空间内。

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就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就提到自己对于写作的安排:

如果我的生活中能安排出很多较长的、连续的、不受打扰的时间块,我就可以写作小说。但如果这些时间支离破碎,我的小说作品产量就会大幅下降。

史蒂芬森用这种“飞行模式”来避免周围人在创作的时候打扰他,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到了文学创作当中,使自己可以创作更优质、更高产的小说。

为了避免陷入“浮浅工作”中,可以在每周采用几次“飞行模式”,给自己营造一个不被打扰的空间。让自己可以更专注、更投入的完成有价值的工作,帮助自己提升职场核心竞争力。无论在职场中经历什么,能力和结果才是职场中最重要的话语权。

总结一下

《我要准时下班》中的东山结衣,是现实生活中被很多在职场中苦苦挣扎人们所羡慕的对象。但是在羡慕过后,我们应该深思,为什么东山结衣可以使自己不陷入“浮浅工作”中,即使每天到点下班,也可以得到领导同事的认可,取得斐然的工作成绩。

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避免陷入到“浮浅工作”中,我提供了三个方法论:进入“节奏模式”、选择“双峰模式”、采用“飞行模式”,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39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