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阀 >> 工作阀资源 >> 将问题解决在一线昆明市乡村振兴局十举措
本文转自:掌上春城
今年以来,昆明市乡村振兴局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带着问题走进基层,带着思考走向实践,带着感情深入群众,将问题解决在一线。
据介绍,十项举措分别是民情在一线掌握、办法在一线寻找、政策在一线制定、问题在一线解决、底线在一线树牢、作风在一线强化、经验在一线探索、干部在一线考察、成果在一线彰显、机制在一线贯通。
市乡村振兴局建立领导班子挂联县区和重点项目制度,定期下沉到全市14个县(市、区)乡村一线,全面了解农村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以及影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的突出问题,发现在基层,解决在一线,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立足全市乡村实际。深入开展大调研,把调研成果体现在“巩固成果干什么、有效衔接抓什么,乡村振兴靠什么”上找准路子、找对法子,并牵头制定《昆明市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昆明市建立健全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实现培训就业全覆盖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扶持力度的实施意见》可操作性、务实管用文件。同时,在精准识别返贫风险对象的基础上,分层分类做好动态化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救助,对重点帮扶村实行走访全覆盖,突出找对象、稳就业、稳搬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此外,市乡村振兴局大力弘扬“真抓实干、马上就办”作风,切实加强干部的监督管理,落实好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构建日常考核和成效考核相结合的乡村振兴综合考评体系,把责任压实,把事情做实,把工作做细。并且,注重在基层一线锻炼干部,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建立横向到边、压力纵向到底闭环责任体制。建立完善县级、市级定点帮扶、行业部门三线考核机制,确保“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有序开展、取得实效。
当前,昆明市进入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阶段,市乡村振兴局按照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机制、新模式、新路径,形成可学习、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全市形成44个典型经验,东川区阿旺镇利益联结全省推广。
据统计,市乡村振兴局先后争取衔接资金11.18亿元,实施项目个,形成固定资产3.13亿元;争取普陀区投入帮扶资金1.1亿元,支援上海市普陀区及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价值万元物资;争取中央单位帮扶资金万元,省级定点帮扶单位帮扶资金万元;持续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劝返疑似辍学学生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全员%参加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改造农村危房户,提升3.65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完善57个集中安置点配套设施,促进群众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