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阀 >> 工作阀优势 >> 武昌一线工作法让党员干部扎根一线服务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决策部署,武昌区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组织全区党员干部深入服务对象、生产一线和基层单位了解社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将“零号员工陪伴成长”专项行动、区领导对口联系街道社区、突出问题化解工作三项内容纳入实践活动。
■优化营商环境
开展“零号员工陪伴成长”专项行动
“我们是小本生意,自费安装燃气报警器压力有点大。”今年武昌区户部巷管委会了解到大多数商户难以承担安装燃气报警器费用后,探寻以跨界合作的方式争取优惠。
在“零号员工陪伴成长”专项行动的引导下,户部巷管委会主动与区电信局沟通,推动电信公司与报警器安装公司联手推出“电信套餐+燃气报警器安装”的专属优惠套餐,每家商户可节省余元安装费用。
一直以来,武昌区通过开展“零号员工陪伴成长”专项行动,统筹区级领导包保重点企业、区管领导干部包联“四上”企业、街道包扶所属企业的帮扶机制,着力解决可能存在的服务企业覆盖面低、企业意见诉求解决不实、部门街道联动不畅、激励机制不到位、调度评估不充分等问题。
行动中,区行政审批局响应企业诉求,为“大米先生”旗下45家门店、中百仓储超市有限公司旗下20余家门店等变更备案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建立帮办小组。区企业人才服务中心积极为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将创新发展基地改造为“共享会议室”,充分利用资源,想方设法为企业降低经营成本。
武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区内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以此次实践活动为契机,带动本部门、本战线上门协助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降本增效、发展转型、产业链供应链受阻等瓶颈问题,保证惠企政策精准快享、存在困难及时发现、突出问题快速解决,真正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为武昌经济发展赋能增效。
■强化基层治理
落实对口联系工作要求
“8个部门联合勘探证明,这个单元加装电梯是安全且合规的。”“行,我同意!”今年6月初,杨园街道“杨帆园航”队6名队员认领了“为联盟小区加装电梯”的任务。
针对社区尚未加装电梯的5个单元里态度不明确的居民,队员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同时还出具了由消防、建设局等8个部门联合勘探的证明。目前,已有2个单元同意加装电梯。
一直以来,武昌区根据区领导基层联系点制度、领导班子对口联系社区机制、党员常态化下沉社区“双报到双报告”等工作要求,组织各单位深入街道、社区,发现和收集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了解回应情况,促进有效解决,补齐基层治理短板。同时,积极开展“公共法律服务百居千家万户”“武昌因我而美”等系列活动,充分运用“武昌区城市困难群众帮扶解困系统”,推动各级各类资源、服务、平台下沉到最基层。
行动中,区公安分局“刘五桥政法先锋队”积极联系武汉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协调村民学习种植技术,助力乡村振兴。区建设局为缓解学校周边停车难的问题,和区教育局合作将部分学校操场改造成地下停车场。区卫健局组织医护人员进社区、养老院、校园、工地,为辖区居民、老年人、中小学生、农民工提供“”健康问题科普筛查。
■化解矛盾纠纷
发挥调解机制前哨作用
“赶紧联系物业和楼管,让住户把电线收了,危害一定要讲清楚!”今年7月初,武昌区水果湖街道滨湖社区,60岁的“平安合伙人”刘爱芝和其他三名队员,在巡查中发现有住户“飞线充电”,马上通知物业整改。
平日里,社区的53名“平安合伙人”负责每天对辖区内5个小区、2栋写字楼巡查。自滨湖社区试点开展武昌区“平安合伙人”基层社会治理项目以来,居民投诉从高峰时期每月三四十起,下降到现在的每月只有两三起。
一直以来,武昌区充分发挥“平安合伙人”“家长里短议事会”、综治中心、矛盾调解中心的前哨作用,切实推进矛盾化解在基层。
在行动中,区房管局聚焦抓早抓小,深入一线调研,在群众身边发现问题,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房建设筹集、物业管理服务、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运行、自建房安全隐患5个方面突出问题的解决。白沙洲街道注重构建“矛盾纠纷风险全过程分级调处机制”,社区网格员通过党员骨干、热心群众反映和日常上门入户排查,多渠道发现矛盾纠纷线索,组织社区工作者、民警、律师、热心群众形成矛盾调解小组第一时间介入调解,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