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阀 >> 工作阀优势 >> 社区圆桌工作法让小事就地解决
对话基层一把手
6月25日至30日每晚19:20-20:00,由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主办,北京广播电视台制作的“市民对话基层一把手之接诉即办——我为群众办实事”全媒体访谈节目播出。
“圆桌会议”上小事就地解决
昨日,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办事处主任苏继洋做客首场节目直播谈“聚焦共建共治之‘圆桌’工作法”。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大栅栏街道既是著名的商业旅游区,又是有着户籍人口5万余人、常住人口近3万人的居住区。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生诉求也在逐步提档升级,给社区工作带来的解题难度越来越大。大栅栏街道创新采用“圆桌”工作法,让社区“小事”就地解决。
“通过‘圆桌会议’的方式,社区和居民们面对面交流、心比心沟通,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以理服人,化解心结,达成共识。并且可以多员参与,共同发力。”苏继洋表示,“圆桌会议”更加直截了当、直面问题,一事一议、一事一策,有时一个“金点子”、一次流程再造,可以带动一类诉求问题的解决,真正把诉求问题化解在社区网格、化解于萌芽状态。
目前,“圆桌会议”在大栅栏街道的所有社区全面推广运用,并逐渐成为基层治理不可或缺的有效方法。“圆桌”工作法也在社区“撤桶并站”发挥了巨大作用。“撤桶并站”工作,垃圾桶站附近的居民,肯定双手赞成;远一点的,则极力反对,双方意见不统一,难免会出现僵局。苏继洋表示,居民自治是解决问题的源头活水,街道发动社区党员、居民围坐“圆桌”,将“撤桶并站”问题转化为倡议推进实施“垃圾不落地”措施,并向大家描画胡同环境改善后的愿景;在清楚了解下一步工作举措后,居民们的顾虑就逐渐打消了;还有热心的老党员建议采用“摇铃”的方式提醒大家按时倾倒,这个法子不错,但如何摇铃、在哪摇铃又引发了居民热议,最终大家达成共识,三进的大院,要走到院里“摇铃”,确保铃声传到每户居民家中。在上夜班的居民家附近,早上“摇铃”就被绝对禁止。
居民们自定公约、自觉遵守、自我监督,从而实现“撤桶并站”和“垃圾不落地”双促进双落实,目前“定点串街摇铃、闻铃出门倾倒”已成为街巷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街道吹哨部门居民共参会
前不久,街道组织的“圆桌会议”解决了前门西河沿社区电动车充电问题。在安装充电设施时,从选址到布线,到施工,再到运行,涉及规划、城建、安办、消防、物业等多个部门。街道多次进行“吹哨”,邀请责任规划师和城建部门摸准需求、实地踏勘、规划点位;召集消防、安办等部门现场论证、评估条件,经过多轮“磋商”拿出初步方案;随后组织居民代表、有关部门、充电设施提供方召开“圆桌”会议,就初步方案征求意见、充分讨论,最终形成了“一楼一策”“一片一议”的建设方案。
目前,前西社区安装了13处集中充电设施,可供余辆电动车错峰充电,妥善解决了“无处充电”“飞线充电”“上楼充电”等隐患问题。
探索“热线+网格”服务模式
此外,大栅栏街道还下设9个社区,划分60个网格,不断探索“热线+网格”服务模式,每个网格长按照楼门院落自行组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043.html